輔仁大學出版社
Languages
繁體中文
English
  • 關於我們
    • 緣起與遞嬗
    • 業務職掌
  • 最新消息
    • 新書上架
    • 活動快訊
    • 公告
  • 出版品介紹
    • 以出版時間分類
    • 以書籍類別分類
    • 代銷書籍
  • 我要投稿
  • 我要購書
  • 友好連結
Languages
繁體中文
English
  • 首頁
  • 出版品介紹
  • 以出版時間分類
  • 2011-2015年

出版品介紹

  • 2021-2025年
  • 2016-2020年
  • 2011-2015年
  • 2006-2010年
  • 2001-2005年
  • 2000年以前

仁愛與聖愛:儒家與基督教愛觀之比較研究

  • 仁愛與聖愛:儒家與基督教愛觀之比較研究 1

仁愛與聖愛:儒家與基督教愛觀之比較研究

作者:張永超
出版年份:2015/09
語言: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天主教研究叢書03
ISBN:9789866197529
定價:300元

 
作者:張永超
出版年份:2015/09
語言: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天主教研究叢書03
ISBN:9789866197529
定價:300元

 
出版品說明
中西文化之遭遇是人類文明史上值得關注的「大變局」,具有「劃時代」意義,冷靜的分析兩種思想體系是如何遭遇、如何交鋒,又如何融會便成為思想界的必要任務。本書關注問題意識在於:同是講「愛」,「仁愛」與「聖愛」到底有何種不同?為何「仁愛」與「聖愛」如此的不同?為何基督教在中國之傳佈如此困難?中西文化是否有融合的可能? 本書從人類起源上探究中西文化的「創生」與「化生」模式,基於此種起源上的差異,我們看到「仁愛」與「聖愛」 有著不同的維度與特質;而此種不同的愛觀影響了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心理建構,當兩種文化遭遇時,衝突該如何解決?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引論:為何要做儒家與基督教愛觀之比較研究?
 (一)學理上講「只知其一 一無所知」
 (二)漢語思想界認識西方經由「器物、制度、文化」而「宗教」之必要
 (三)選取儒家與基督教「愛觀」比較的理由
 (四)儒家與基督教「愛觀」之比較研究何以可能?

第一章:儒家與基督教比較研究的新趨勢及存在問題
 第一節:儒家與基督教比較研究的概況
  一、文獻依據──以歷史為中心
  二、三種模式──以觀點為中心
  三、儒耶比較的新趨勢──以問題為中心 
 第二節:儒耶比較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應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儒耶比較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二、儒耶比較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第三節:仁愛與聖愛研究的視角與思路
  一、以愛觀問題為中心研究的新視角
  二、本書的基本思路與觀點 

第二章:愛的起源──神之初與人之初
 引言:從天地人的生成方式上解讀愛的起源
 第一節:中國傳世文獻中關於天地人的生成
  一、中國傳說時代的創世神話
  二、中國經典文獻中關於天地人的生成
  三、中國文獻中「天地人」生成方式的特徵
 第二節:天生蒸民──作為價值源頭「天」向「人」的貫通
  一、從農業國到尊老敬祖:生產方式上的解讀
  二、由氏族神到祖先神:神話學上的證據 
  三、「絕地天通」:宗教改革的影響 
  四、「王配帝」:商族的啟示
  五、「敬天貴德」:周朝的啟蒙
 第三節:《聖經》中關於世界與人的創生
  一、《創世記》中上帝對世界與人的創造
  二、毀滅與再生 
  三、《聖經》中創世說的幾點結論
 第四節:結論──從中西天地人生成方式上看愛的起源
  一、創造者自身的比較 
  二、生成方式與材料:創生、化生、土、氣
  三、愛的起源與世界和人的生成 

第三章:愛是什麼?──聖愛觀(Agape)的形成及其特質
 引言:由愛的種種分類到以Agape為中心的問題分析
 第一節:從人神關係三層次解讀Agape 
  一、神對人的愛(Agape的本義)
  二、人對神的愛 
  三、人對人的愛(Agape的引申義)
 第二節:Agape對律法的改造與成全
  一、Agape 對律法的改造
  二、Agape對律法的成全 
 第三節:Agape的特質(兼與Eros比較
  一、自發 
  二、舍己
  三、愛他
 小結:Agape對公民社會共同體的奠基與建構

第四章:愛是什麼?──仁愛觀的形成及其與Agape的比較
 引言:「仁」的多種含義與具體指向
 第一節:儒家仁愛觀以「孝悌」之愛為中心
  一、以愛釋仁作為儒學思想主流 
  二、仁愛向「孝悌」觀的演進:「立愛自親始」
 第二節:先秦「孝悌」觀的形成及其理論困境
  一、《論語》中的「孝悌」觀:「孝者仁之本歟」
  二、《大學》《中庸》之孝悌觀:修齊治平模式之確立
  三、《孟子》之「孝悌」觀:仁政即為大孝
  結語:「四書」中的「孝悌」觀及其理論困境
 第三節:孝愛方式之分析
  一、「孝」:非對象性、時間性、間性(喜-憂、諫-從)
  二、孝之艱難與「待養」
  小結:孝愛之方式在於敬誠體悟
 第四節:儒家與基督教「孝悌」觀之比較
  一、問題緣起:敬愛天主還是孝敬父母? 
  二、上帝之愛與孝悌倫理──《馬太福音》對「孝悌」的界定 
  三、人情之愛與孝悌倫理──郭店竹簡中對「孝悌」的界定 
  四、愛天主與愛父母──基於「孝悌」觀念之比較
  結語:儒家孝愛觀與社會共同體的理論相悖性

第五章:愛的影響──正道、公義與自由
 引言:不同愛觀對核心價值觀的影響
 第一節:「朝聞道」與「太初有道」
  一、「朝聞道」:《論語》之「道」的涵義 
  二、「太初有道」:《聖經》中「道」的涵義 
  三、兩種「道」觀的比較 
 第二節:「公義」與「自由」
  一、仁義與公義 
  二、心性自由與契約自由 
 結語:不同愛觀所造就的不同價值觀建構 

第六章:愛的衝突──中國士紳反教的根本原因
 引言:排斥與包容──華夏文化對待異種文化的底線
 第一節:基督教在華遭遇的衝突與反對
  一、教案問題
  二、禮儀之爭問題
  三、反理性問題 
  四、為何稱為「愛的衝突」?
 第二節:中國士紳階層反對基督教的理由
  一、反對基督教的原因種種
  二、反教原因的另種考慮
  三、從中西文化特質上的差異看儒耶衝突
 第三節:愛觀衝突的根本原因──思維方式之差異
  一、從一個「爭論」談起──中國/西方沒有本體論
  二、境界與方法:中西本體論的不同 
  三、由「本體論」的不同而產生「是」與「實」的思維方式
  四、結論:「境界論」與「實」的思維方式所決定的認知模式
 第四節:知識論與思維方式
  一、知識論及其議題
  二、為何說「中國知識論傳統是歷史缺乏」?
  三、重實用直觀的思維方式
  小結: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儒耶衝突之產生

第七章:仁愛與聖愛之融合是否可能?
 引言:仁愛與聖愛之融合為何是必要的?
 第一節:儒家仁愛觀與現代社會的價值衝突不容回避
  一、生命原點:儒家思想向生活世界的回歸 
  二、內在衝突:儒家思想與現代生活之張力
  三、角色定位:儒家思想對現代生活建構方式之自覺 
 第二節:思想附會不是融合仁愛與聖愛觀的有效路徑
 第三節:結語──仁愛與聖愛融合的可能性路徑
  一、仁愛與聖愛觀所建構的不同思維方式 
  二、理性思維方式作為化解衝突的可能性路徑 

主要參引文獻

後記
回上層

輔仁大學出版社

地址:242062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倬章樓4樓(DG407)
電子信箱:092256@mail.fju.edu.tw
電話:(02)2905-6199
傳真:(02)2905-2170
訂閱
退訂
GO
Design by 米洛網頁設計
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
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