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道德發展思想與教育-積行化性以合天的自主模式
荀子道德發展思想與教育-積行化性以合天的自主模式
作者:張銀樹
出版年份:2021/01
語言: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8
ISBN:9789578843677
定價:380元
出版年份:2021/01
語言: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8
ISBN:9789578843677
定價:380元
作者:張銀樹
出版年份:2021/01
語言: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8
ISBN:9789578843677
定價:380元
出版年份:2021/01
語言: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8
ISBN:9789578843677
定價:380元
出版品說明
荀子主張性惡,並以「順是」來連結本性與行為之間的關係,順字雖也有著發展的意思,然而荀子似乎把順的發展意義排除了,於是乎,由行為直接論斷本性變成了荀子性惡論的思維理路;基於此,道德發展便需要導行以化性,其發展之方法即是「積偽」以成德,積是一種發展的過程,而偽雖是指禮義或禮法,其本質內涵當然還是仁義道德。
荀子十分期待當下有君王能夠效法湯武之仁義,得以再次一統天下,尤其天下一統之後若要成就長治久安,仁義知道更是不可或缺;也就是說,必須君民上下共構一個仁義道德的政治社會環境,而教育則是完成此一願景的最佳途徑,於是乎荀子主張由國家來辦理庠序大學教育;此外,荀子是一位關心道德教育的思想家,當然是會透過最有效的學校教育來宣導自己的思想主張,故而教材內容除了傳統文化經典以及社會通行禮儀規範之外,荀子批判當時流行的諸家思想當然也會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教材。
【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章、道德發展思想的條件與屬性
第一節、天地生之的個體身心條件
一、自然天與天之自然
二、道德發展的生理基礎—肢體感官
三、道德發展的生理基礎—心的認知思維功能
四、認知思維心與肢體感官的關係
第二節、道德發展思想的特質
結語
第二章、道德發展的哲學思想基礎
第一節、天的觀念
一、神格天與鬼神的虛位化、禮制化
二、常識經驗的自然天
第二節、性惡的觀念
一、人性的內涵
二、性惡的論證
三、性惡說存在的一些謬誤、困境與不必要的辯解
第三節、道德規範體系
一、禮義的規範形式及其原則的概括
二、全德之為本根
三、殊德之為枝用
四、通德之為流貫
結語
第三章、積行化性以合天的道德發展模式
第一節、積行踐善
一、積偽以發展道德行為
二、觸類旁通以充實道德知識
三、發展道德行為以臻至習慣成自然
四、認知能力的角色功能
第二節、化性以成聖德道心
一、化惡性以成善質人性
二、發展道心
第三節、天地人以德相聯繫
一、聖人君子與天地為參
二、天人以誠而同德
第四節、影響道德發展的變項因素
一、內在變項因素
二、外在變項因素
結語
第四章、道德教育
第一節、學校的道德教育
一、開放性之一軌體制的學校教育
二、教育目的
三、道德教學活動
四、如何實施音樂道德教學
第二節、社會道德教育
一、統治者為典範的社會道德教育
二、君子之儒者的社會道德教育功能
結語
第五章、序階性道德教材
第一節、庠序之社會化全民道德教材
第二節、大學的道德教材
一、傳統文化精華及典籍
二、辯證與批判的道德教材
三、歷史的驗證教材
結語
結論
參考書目
荀子十分期待當下有君王能夠效法湯武之仁義,得以再次一統天下,尤其天下一統之後若要成就長治久安,仁義知道更是不可或缺;也就是說,必須君民上下共構一個仁義道德的政治社會環境,而教育則是完成此一願景的最佳途徑,於是乎荀子主張由國家來辦理庠序大學教育;此外,荀子是一位關心道德教育的思想家,當然是會透過最有效的學校教育來宣導自己的思想主張,故而教材內容除了傳統文化經典以及社會通行禮儀規範之外,荀子批判當時流行的諸家思想當然也會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教材。
【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章、道德發展思想的條件與屬性
第一節、天地生之的個體身心條件
一、自然天與天之自然
二、道德發展的生理基礎—肢體感官
三、道德發展的生理基礎—心的認知思維功能
四、認知思維心與肢體感官的關係
第二節、道德發展思想的特質
結語
第二章、道德發展的哲學思想基礎
第一節、天的觀念
一、神格天與鬼神的虛位化、禮制化
二、常識經驗的自然天
第二節、性惡的觀念
一、人性的內涵
二、性惡的論證
三、性惡說存在的一些謬誤、困境與不必要的辯解
第三節、道德規範體系
一、禮義的規範形式及其原則的概括
二、全德之為本根
三、殊德之為枝用
四、通德之為流貫
結語
第三章、積行化性以合天的道德發展模式
第一節、積行踐善
一、積偽以發展道德行為
二、觸類旁通以充實道德知識
三、發展道德行為以臻至習慣成自然
四、認知能力的角色功能
第二節、化性以成聖德道心
一、化惡性以成善質人性
二、發展道心
第三節、天地人以德相聯繫
一、聖人君子與天地為參
二、天人以誠而同德
第四節、影響道德發展的變項因素
一、內在變項因素
二、外在變項因素
結語
第四章、道德教育
第一節、學校的道德教育
一、開放性之一軌體制的學校教育
二、教育目的
三、道德教學活動
四、如何實施音樂道德教學
第二節、社會道德教育
一、統治者為典範的社會道德教育
二、君子之儒者的社會道德教育功能
結語
第五章、序階性道德教材
第一節、庠序之社會化全民道德教材
第二節、大學的道德教材
一、傳統文化精華及典籍
二、辯證與批判的道德教材
三、歷史的驗證教材
結語
結論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