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徑
尋徑
作者:張光來
出版年份:2019/11
語言: 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1
ISBN:9789578843431
定價:700元
出版年份:2019/11
語言: 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1
ISBN:9789578843431
定價:700元
作者:張光來
出版年份:2019/11
語言: 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1
ISBN:9789578843431
定價:700元
出版年份:2019/11
語言: 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1
ISBN:9789578843431
定價:700元
出版品說明
本書為大陸信德社、進德公益基金會、信德文化學會創辦人張光來神父的論文集。全書有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服務奉獻,愛德見證;挑戰機遇,轉型發展;價值角色,對話合作;前輩足跡,曠野呼聲五部分。以個人的親歷,由此展開對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天主教在牧靈福傳、文化教育、公益事業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同時也對當今的宗教政策、神職與教友的培育,以及教會共融合一,“中梵”建交等問題做了有益而中肯的探討,其中各篇精闢的內容令讀者耳目一新,令人深思。從而放寬視角對中國教會走過了以往滿布荊棘的道路有了更新的認識,本文集將其題為「尋徑」,象徵著作者為了基督福音廣揚神州,一直在探索、尋覓、嘗試走出一條中國教會即將崛起的新路徑。
【目錄】
序
序一 臺灣靜宜大學前董事長 王愈榮主教
序二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何光滬教授
序三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古偉瀛榮休教授
自序
第一部分 文以載道 以文化人
第一章 天主教與近代中國科學文化思想
一 前言
二 利瑪竇「三化」「一合作」的探索
三 對中國社會主流儒家文化的「補合超」之策
四 傳教士帶給中國先進的西方科學技術
五 對明清天主教會推動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
六 結語
第二章 《聖經》在中國及福傳
一 前言
二 《聖經》的早期漢譯
三 思高聖經學會、思高版《聖經》及其他
四 《聖經》在今日中國的翻譯和印刷
五 結語:《聖經》——福傳的溫度表
第三章 信德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談地方教會傳媒與文字福傳
一 前言
二 回顧過去 艱苦創業
三 擁抱今天 求索奮鬥
四 展望未來 迎接挑戰
五 結語:地方教會傳媒需要合作發展
第二部分 服務奉獻 愛德見證
第四章 教會從事社會慈善事業與服務的信仰基礎
一 前言
二 耶穌基督的訓導和身體力行
三 教會有關社會慈善事業和服務的法律訓導
四 聖師金口聖若望對愛德的闡述
五 結語
第五章 篤行仁愛 踐行信仰——北方進德及教會的社會服務
一 前言:中國教會公益事業的起步發展
二 中國教會的NGO
三 以「北方進德—天主教社會服務中心」為例
四 艱難的起步:用信心、耐心和愛心鑄造未來
五 北方進德的服務範圍以及部分項目介紹
六 重塑形象 融入社會 見證福音
七 結語
第六章 以進德公益為例展望有信仰背景的公益事業發展
一 前言
二 中國天主教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三 從教會公益事業看有信仰背景的公益組織存在的幾個問題
四 服務弱勢群體是教會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強項
五 進德公益的實踐與啟示
六 有信仰背景的公益事業組織的理念基礎
七 結語
第七章 五·一二後反省四川賑災及教會回應
一 前言:災情
二 中國政府和海內外社會各界的回應
三 宗教界的回應
四 海內外天主教會的回應
五 反省海內外教會在四川的賑災
六 結語:合作發展 見證福音
第三部分 挑戰機遇 轉型發展
第八章 中國教會的修好——文化、基督學和神修反省
一 前言
二 關於修好
三 文化和神修反省
四 基督學反省與我們對主的回應:天人中保——耶穌的修好工作
五 結語
第九章 第三個千年黎明:中國青年司鐸面臨的挑戰及任務
一 前言
二 現代化轉變時期帶來的挑戰
三 來自社會的挑戰
四 來自教會的挑戰
五 來自青年司鐸的挑戰
六 結語
第十章 新世紀中國教會所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機遇
一 前言
二 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背景
三 文化方面的挑戰
四 來自中國教會自身方面的挑戰
五 向外發展:派出去、走出國門
六 攜手抓研究合作
七 發展機遇:社會服務是一條很好的適應之路
八 結論
第十一章 基督與教會對今天的中國人和中國社會到底有何意義?
一 前言:問題思考
二 轉型時期中的中國社會
三 中國教會與中國社會
四 結論:平衡發展、重塑形象、重振教會
第十二章 從社會轉型看當前中國教會的發展
一 前言
二 中國教會在中國社會的發展展望
三 中國教會在適應社會主義國情下求發展
四 發展與走向成熟的中國教會
五 當務之急:一代新人急需再培育
六 社會服務拓寬了中國教會的發展空間
七 結語
第十三章 中國天主教會在轉變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
一 前言
二 當代中國社會和教會的轉變
三 中梵關係非正常化與兩大挑戰:「教區劃分」和「主教任命」
四 中國教會努力回應社會、與社會同行
五 結語
第十四章 當代中國天主教會一瞥
一 前言
二 準備修和的中國天主教會
三 中梵關係影響下的中國天主教會
四 溫和者:中國天主教會的中堅力量
五 在兩種不同的政治文化影響下實現雙贏、多贏
六 結語
第十五章 反省當前中國天主教會的使命
一 前言
二 營建和諧的政教關係,推動中梵邦交早日正常化
三 追求和諧平衡,優先選擇窮人,關注弱勢群體
四 重視高等教育,參與學術研究
五 結語
第十六章 中國新老教區的個案研究
一 前言
二 1946—2006: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教區劃分
三 1946—2006:相差半個世紀的兩種教區劃分
四 不同態度決定了兩種教區的現狀及其結果
五 結語
第四部分 價值角色 對話合作
第十七章 中國教會回應移民問題
一 前言
二 有史以來中國由政府主導的最大規模的移民
三、有史以來中國最大規模的自主自願的移民及人口流動
四 教會對中國大陸的移民與流動人口的牧靈照顧
五 在華外籍僑民教友及其牧靈服務
六 海外華人華僑移民牧靈及福傳機會
七 結語
第十八章 今日中國青年價值觀展望
一 前言
二 當今青年價值觀的信仰轉變
三 當代青年價值觀特點的分析
四 結語
第十九章 「復仇」與「寬恕」的倫理審視——從中西方傳統文化價值觀和神學透視復仇與寬恕
一 前言
二 「復仇」與「寬恕」的概念分析
三 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中的「復仇」和「寬恕」
四 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中的復仇思想
五 舊約時代,猶太律法中的「復仇」和「寬恕」觀念
六 從神學角度看基督的寬恕
七 從「寬恕」看中西文化的差異以及信仰熏陶
八 結語
第二十章 與宗教相關的NGO 面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一 前言
二 當前中國教會NGO 所從事的社會公益事業
三 中國教會NGO 的四種類型
四 北方進德:中國天主教一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
五 抓住機遇,謀求發展
六 克服困難 迎接挑戰
七 結語:NGO 的公益事業未來更加美好
第二十一章 宗教在中國社會的角色轉變及作用
一 前言
二 從多元身份看宗教的興衰發展及作用
三 為社會正義發出先知性聲音
四 結語
第二十二章 宗教在災難危機中的作用
一 前言
二 明愛——一個專業的有基督信仰背景的救援組織
三 進德公益應對四川震災危機及其公益文化理念
四 宗教團體和有信仰背景的公益組織之間的友好交往與合作
五 結語
第二十三章 宗教:慈善的動力之一
一 前言
二 從激情捐獻到平常參與
三 從勸捐到自願奉獻及大衆參與
四 在宗教信仰熏陶下的財富觀和愛心奉獻對公益慈善事業的深刻影響
五 結語
第二十四章 在特殊歷史背景下以愛德與中國教會同行
一 前言
二 不平衡的發展:經濟和文化及道德建設
三 複雜的政教關係與中國教會及其公益慈善事業
四 當前教會NGO 面對的困難挑戰及發展機遇
五 結語
第二十五章 對當前有信仰背景公益慈善事業幾個問題的反省
一 前言
二 重視發揮宗教及其公益慈善事業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
三 宗教乃公益慈善事業的原動力
四 對宗教公益慈善事業的支持和宣傳力度不夠
五 結語
第二十六章 梵二:天主教與共產主義的相遇
一 前言
二 現實困難與尷尬
三 梵一前後:以譴責而開始的相遇
四 梵二:開啟了接觸與交談
五 召開梵二的兩位教宗與中國
六 如何正確看待有神論者與宗教擯棄無神主義
七 結語
第五部分 前輩足跡 曠野呼聲
第二十七章 利瑪竇文化適應策略的現實意義
一 前言
二 利瑪竇的文化適應策略
三 「禮儀之爭」的再現?抑或繼續?
四 從傳教學皈依數量看利瑪竇的文化適應影響
五 結語
第二十八章 來華教宗使節:策略和貢獻及影響
一 前言
二 駐華宗座使節概況
三 十八世紀來華的兩位教宗特使
四 民國時期的首位宗座駐華代表及其繼任者
五 中梵衝突:中國教會的致命性軟肋
六 結語
第二十九章 一位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動者
一 前言
二 他向世界介紹了中國
三 他把當代中國天主教會的發展變化告訴了世界
四 他把一個新世界和梵二之後的普世教會介紹給了
中國和中國教會
五 結語
第三十章 加強文化建設 發出先知性聲音
一 前言
二 從經濟建設到文化建設及付出的代價
三 扮演先知角色,發揮宗教作用,維護社會正義
四 結語
附錄部分
附錄一 論文發表背景
附錄二 相關機構的簡史
1. 河北信德社
2. 《信德》週報/ 雜誌
3. 信德文化研究所
4. 定漢基金
5. 進德公益
附錄三 NGO 類型
1. 中國NGO 的三種類型
2. 中國教會NGO 的四種類型
【目錄】
序
序一 臺灣靜宜大學前董事長 王愈榮主教
序二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何光滬教授
序三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古偉瀛榮休教授
自序
第一部分 文以載道 以文化人
第一章 天主教與近代中國科學文化思想
一 前言
二 利瑪竇「三化」「一合作」的探索
三 對中國社會主流儒家文化的「補合超」之策
四 傳教士帶給中國先進的西方科學技術
五 對明清天主教會推動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
六 結語
第二章 《聖經》在中國及福傳
一 前言
二 《聖經》的早期漢譯
三 思高聖經學會、思高版《聖經》及其他
四 《聖經》在今日中國的翻譯和印刷
五 結語:《聖經》——福傳的溫度表
第三章 信德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談地方教會傳媒與文字福傳
一 前言
二 回顧過去 艱苦創業
三 擁抱今天 求索奮鬥
四 展望未來 迎接挑戰
五 結語:地方教會傳媒需要合作發展
第二部分 服務奉獻 愛德見證
第四章 教會從事社會慈善事業與服務的信仰基礎
一 前言
二 耶穌基督的訓導和身體力行
三 教會有關社會慈善事業和服務的法律訓導
四 聖師金口聖若望對愛德的闡述
五 結語
第五章 篤行仁愛 踐行信仰——北方進德及教會的社會服務
一 前言:中國教會公益事業的起步發展
二 中國教會的NGO
三 以「北方進德—天主教社會服務中心」為例
四 艱難的起步:用信心、耐心和愛心鑄造未來
五 北方進德的服務範圍以及部分項目介紹
六 重塑形象 融入社會 見證福音
七 結語
第六章 以進德公益為例展望有信仰背景的公益事業發展
一 前言
二 中國天主教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三 從教會公益事業看有信仰背景的公益組織存在的幾個問題
四 服務弱勢群體是教會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強項
五 進德公益的實踐與啟示
六 有信仰背景的公益事業組織的理念基礎
七 結語
第七章 五·一二後反省四川賑災及教會回應
一 前言:災情
二 中國政府和海內外社會各界的回應
三 宗教界的回應
四 海內外天主教會的回應
五 反省海內外教會在四川的賑災
六 結語:合作發展 見證福音
第三部分 挑戰機遇 轉型發展
第八章 中國教會的修好——文化、基督學和神修反省
一 前言
二 關於修好
三 文化和神修反省
四 基督學反省與我們對主的回應:天人中保——耶穌的修好工作
五 結語
第九章 第三個千年黎明:中國青年司鐸面臨的挑戰及任務
一 前言
二 現代化轉變時期帶來的挑戰
三 來自社會的挑戰
四 來自教會的挑戰
五 來自青年司鐸的挑戰
六 結語
第十章 新世紀中國教會所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機遇
一 前言
二 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背景
三 文化方面的挑戰
四 來自中國教會自身方面的挑戰
五 向外發展:派出去、走出國門
六 攜手抓研究合作
七 發展機遇:社會服務是一條很好的適應之路
八 結論
第十一章 基督與教會對今天的中國人和中國社會到底有何意義?
一 前言:問題思考
二 轉型時期中的中國社會
三 中國教會與中國社會
四 結論:平衡發展、重塑形象、重振教會
第十二章 從社會轉型看當前中國教會的發展
一 前言
二 中國教會在中國社會的發展展望
三 中國教會在適應社會主義國情下求發展
四 發展與走向成熟的中國教會
五 當務之急:一代新人急需再培育
六 社會服務拓寬了中國教會的發展空間
七 結語
第十三章 中國天主教會在轉變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
一 前言
二 當代中國社會和教會的轉變
三 中梵關係非正常化與兩大挑戰:「教區劃分」和「主教任命」
四 中國教會努力回應社會、與社會同行
五 結語
第十四章 當代中國天主教會一瞥
一 前言
二 準備修和的中國天主教會
三 中梵關係影響下的中國天主教會
四 溫和者:中國天主教會的中堅力量
五 在兩種不同的政治文化影響下實現雙贏、多贏
六 結語
第十五章 反省當前中國天主教會的使命
一 前言
二 營建和諧的政教關係,推動中梵邦交早日正常化
三 追求和諧平衡,優先選擇窮人,關注弱勢群體
四 重視高等教育,參與學術研究
五 結語
第十六章 中國新老教區的個案研究
一 前言
二 1946—2006: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教區劃分
三 1946—2006:相差半個世紀的兩種教區劃分
四 不同態度決定了兩種教區的現狀及其結果
五 結語
第四部分 價值角色 對話合作
第十七章 中國教會回應移民問題
一 前言
二 有史以來中國由政府主導的最大規模的移民
三、有史以來中國最大規模的自主自願的移民及人口流動
四 教會對中國大陸的移民與流動人口的牧靈照顧
五 在華外籍僑民教友及其牧靈服務
六 海外華人華僑移民牧靈及福傳機會
七 結語
第十八章 今日中國青年價值觀展望
一 前言
二 當今青年價值觀的信仰轉變
三 當代青年價值觀特點的分析
四 結語
第十九章 「復仇」與「寬恕」的倫理審視——從中西方傳統文化價值觀和神學透視復仇與寬恕
一 前言
二 「復仇」與「寬恕」的概念分析
三 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中的「復仇」和「寬恕」
四 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中的復仇思想
五 舊約時代,猶太律法中的「復仇」和「寬恕」觀念
六 從神學角度看基督的寬恕
七 從「寬恕」看中西文化的差異以及信仰熏陶
八 結語
第二十章 與宗教相關的NGO 面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一 前言
二 當前中國教會NGO 所從事的社會公益事業
三 中國教會NGO 的四種類型
四 北方進德:中國天主教一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
五 抓住機遇,謀求發展
六 克服困難 迎接挑戰
七 結語:NGO 的公益事業未來更加美好
第二十一章 宗教在中國社會的角色轉變及作用
一 前言
二 從多元身份看宗教的興衰發展及作用
三 為社會正義發出先知性聲音
四 結語
第二十二章 宗教在災難危機中的作用
一 前言
二 明愛——一個專業的有基督信仰背景的救援組織
三 進德公益應對四川震災危機及其公益文化理念
四 宗教團體和有信仰背景的公益組織之間的友好交往與合作
五 結語
第二十三章 宗教:慈善的動力之一
一 前言
二 從激情捐獻到平常參與
三 從勸捐到自願奉獻及大衆參與
四 在宗教信仰熏陶下的財富觀和愛心奉獻對公益慈善事業的深刻影響
五 結語
第二十四章 在特殊歷史背景下以愛德與中國教會同行
一 前言
二 不平衡的發展:經濟和文化及道德建設
三 複雜的政教關係與中國教會及其公益慈善事業
四 當前教會NGO 面對的困難挑戰及發展機遇
五 結語
第二十五章 對當前有信仰背景公益慈善事業幾個問題的反省
一 前言
二 重視發揮宗教及其公益慈善事業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
三 宗教乃公益慈善事業的原動力
四 對宗教公益慈善事業的支持和宣傳力度不夠
五 結語
第二十六章 梵二:天主教與共產主義的相遇
一 前言
二 現實困難與尷尬
三 梵一前後:以譴責而開始的相遇
四 梵二:開啟了接觸與交談
五 召開梵二的兩位教宗與中國
六 如何正確看待有神論者與宗教擯棄無神主義
七 結語
第五部分 前輩足跡 曠野呼聲
第二十七章 利瑪竇文化適應策略的現實意義
一 前言
二 利瑪竇的文化適應策略
三 「禮儀之爭」的再現?抑或繼續?
四 從傳教學皈依數量看利瑪竇的文化適應影響
五 結語
第二十八章 來華教宗使節:策略和貢獻及影響
一 前言
二 駐華宗座使節概況
三 十八世紀來華的兩位教宗特使
四 民國時期的首位宗座駐華代表及其繼任者
五 中梵衝突:中國教會的致命性軟肋
六 結語
第二十九章 一位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動者
一 前言
二 他向世界介紹了中國
三 他把當代中國天主教會的發展變化告訴了世界
四 他把一個新世界和梵二之後的普世教會介紹給了
中國和中國教會
五 結語
第三十章 加強文化建設 發出先知性聲音
一 前言
二 從經濟建設到文化建設及付出的代價
三 扮演先知角色,發揮宗教作用,維護社會正義
四 結語
附錄部分
附錄一 論文發表背景
附錄二 相關機構的簡史
1. 河北信德社
2. 《信德》週報/ 雜誌
3. 信德文化研究所
4. 定漢基金
5. 進德公益
附錄三 NGO 類型
1. 中國NGO 的三種類型
2. 中國教會NGO 的四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