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其人其詞之詮釋與評議
馮延巳其人其詞之詮釋與評議
作者:王秀珊
出版年份:2019/10
語言: 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0
ISBN:9789578843400
定價:400元
紙本書已絕版,尚有發行電子書供購閱
出版年份:2019/10
語言: 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0
ISBN:9789578843400
定價:400元
紙本書已絕版,尚有發行電子書供購閱
作者:王秀珊
出版年份:2019/10
語言: 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0
ISBN:9789578843400
定價:400元
紙本書已絕版,尚有發行電子書供購閱
出版年份:2019/10
語言: 中文
叢書名號:輔仁大學研究叢書220
ISBN:9789578843400
定價:400元
紙本書已絕版,尚有發行電子書供購閱
出版品說明
馮延巳身為南唐重臣,富涵文藝才華,是名留詞史的重要詞家,卻也在歷史上有著奸佞的形象,人品可謂毀多於譽。不過,在古代文論強調人文合一的視角中,由於馮詞中往往有著情感執著纏綿的主人公,呈現出深美閎約的風格,使得馮延巳此人於詞中被認知的作者形象也隨之崇高。後世論者更傾向修正對於馮氏其人的理解與評價,以為馮詞的崇高境界作出人文合一的詮釋。馮氏其人形象遂自專蔽固嫉的奸佞小人漸漸演變至忠愛纏綿,備受肯定。本書試歸納分析馮氏其人之歷史形象及其詞中之自我形象,以及詞評家經由閱讀其詞所認知形塑的作者形象,再以此三面向彼此對映觀照,以釐清以人文合一視角詮解馮氏其人其詞之爭議,並試為提出其他詮釋視域之可能性。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馮延巳其人其詞的爭議所在:人文合一的詮釋困境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馮氏其人其詞之三種形象與對映參照
第三節 預期成果:在作者、作品與讀者的三面維度之間取得詮釋視域之連貫平衡
第二章 馮延巳其人之歷史形象
第一節 特定視角的意識型態:歷史形象之定義與特性
第二節 馮延巳其人忠奸與否之爭議:以夏承燾之說為例
一、夏承燾論馮延巳為人的詮釋策略:多憑朋黨攻訐之辭
二、相關史書筆記中所見之馮延巳其人之記載及析論:奸佞形象之形成
第三節 關於馮延巳為人之價值取向的判斷:忠奸之辨的判別
第四節 忠佞相對的判準:馮延巳其人之評價定調
一、評價馮延巳為人之複雜性
二、與元宗相從相得之君臣關係:公忠與私忠的辨別
第五節 結語:馮延巳其人其詞人文合一之詮釋視域的調適必要
第三章 馮延巳詞中的自我形象
第一節 存在於作品語言中的作者:自我形象之定義
第二節 馮延巳詞中自我形象之兩大面向:自敘之作和模擬之作的分野與對照
一、自敘之作的有效依據:與馮延巳其人有關之「箋釋性效能作者」的特質
二、馮詞非擬代之作中的自敘性:歌舞飲宴背景下主觀又即時的自我意識
三、非言情之作中的男主人公:透過飲宴遊賞展現的自我才情
四、言情之作中的男主人公:兼論其詞中明確之地名指稱的自敘性
第三節 擬代女性之作
一、馮延巳擬代女性之詞中的個人風格:隱含於敘事中的自我形象
二、擬代女性之詞中的自我形象之一:才思新穎、情感真切的才子詞人
三、擬代女性之詞中的自我形象之二:執著追尋愛與美好的用情姿態
四、在有意寄託之外的其他創作因素:馮詞擬代之作與詩學傳統的連結脈絡
第四節 結語:在自敘與模擬之間所對照出的馮詞之自我形象
第四章 詞評中所見馮延巳其人其詞之作者形象及詮釋評議
第一節 詞評中所見的馮延巳作者形象及其演變與影響
第二節 以〈謁金門〉為例論馮延巳詞評中的作者形象與詮釋爭議
一、君臣相戲的兩種詮釋視域和作者形象:清奇飄逸之才與善柔無德之人
二、〈謁金門〉相關評論中所開展的三種相對詮釋脈絡:忠愛纏綿之宰輔形象的形成
第三節 詞評中所見的馮延巳作者形象之影響及商榷
一、以〈拋球樂〉(逐勝歸來雨未晴)為例:以憂為基調的作者形象與詞情指向
二、以樂為基調的作者形象及詮釋視域
第四節 結語:馮延巳其人其詞之文本闡釋限度的提出
第五章 馮延巳其人其詞之詮釋視域的三方參照對映
第一節 在作者意圖、讀者詮釋與文本闡釋限度之間:以讀者認知之作者形象為主的既定詮釋視域及相關問題
第二節 馮延巳其人其詞的相關詮釋問題:以〈鵲踏枝〉十四首為例
一、既定詮釋視域的籠罩:詞情倒喜為悲之辨
二、詞作詮釋意向應由單一趨向多元:隱含男女主人公的雙重意向性與敘事視角的轉換
三、比興之與否:知人論世的關鍵揀擇
第三節 馮延巳其人其詞之詮釋視域的釐析:以〈拋球樂〉(酒罷歌餘興未闌)之詮釋為例
一、〈拋球樂〉(酒罷歌餘興未闌)一詞之爭議與諸家詮釋析論
二、「興未闌」之「興」的兩種詮釋傾向及其意義
第四節 結語:對於詮釋視域的覺察與揀擇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在士大夫家國情志之外:馮延巳其人歷史形象與憂患意識之適用性的商榷
第二節 馮延巳其人與其詞之連結:詞中自我形象之有效肯認
第三節 亂世文士之小我心曲:晚唐五代詞作中的個人私我性和悲劇感
第四節 結語:馮延巳其人其詞之詮釋爭議所具有的批評意義
參考書目
謝誌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馮延巳其人其詞的爭議所在:人文合一的詮釋困境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馮氏其人其詞之三種形象與對映參照
第三節 預期成果:在作者、作品與讀者的三面維度之間取得詮釋視域之連貫平衡
第二章 馮延巳其人之歷史形象
第一節 特定視角的意識型態:歷史形象之定義與特性
第二節 馮延巳其人忠奸與否之爭議:以夏承燾之說為例
一、夏承燾論馮延巳為人的詮釋策略:多憑朋黨攻訐之辭
二、相關史書筆記中所見之馮延巳其人之記載及析論:奸佞形象之形成
第三節 關於馮延巳為人之價值取向的判斷:忠奸之辨的判別
第四節 忠佞相對的判準:馮延巳其人之評價定調
一、評價馮延巳為人之複雜性
二、與元宗相從相得之君臣關係:公忠與私忠的辨別
第五節 結語:馮延巳其人其詞人文合一之詮釋視域的調適必要
第三章 馮延巳詞中的自我形象
第一節 存在於作品語言中的作者:自我形象之定義
第二節 馮延巳詞中自我形象之兩大面向:自敘之作和模擬之作的分野與對照
一、自敘之作的有效依據:與馮延巳其人有關之「箋釋性效能作者」的特質
二、馮詞非擬代之作中的自敘性:歌舞飲宴背景下主觀又即時的自我意識
三、非言情之作中的男主人公:透過飲宴遊賞展現的自我才情
四、言情之作中的男主人公:兼論其詞中明確之地名指稱的自敘性
第三節 擬代女性之作
一、馮延巳擬代女性之詞中的個人風格:隱含於敘事中的自我形象
二、擬代女性之詞中的自我形象之一:才思新穎、情感真切的才子詞人
三、擬代女性之詞中的自我形象之二:執著追尋愛與美好的用情姿態
四、在有意寄託之外的其他創作因素:馮詞擬代之作與詩學傳統的連結脈絡
第四節 結語:在自敘與模擬之間所對照出的馮詞之自我形象
第四章 詞評中所見馮延巳其人其詞之作者形象及詮釋評議
第一節 詞評中所見的馮延巳作者形象及其演變與影響
第二節 以〈謁金門〉為例論馮延巳詞評中的作者形象與詮釋爭議
一、君臣相戲的兩種詮釋視域和作者形象:清奇飄逸之才與善柔無德之人
二、〈謁金門〉相關評論中所開展的三種相對詮釋脈絡:忠愛纏綿之宰輔形象的形成
第三節 詞評中所見的馮延巳作者形象之影響及商榷
一、以〈拋球樂〉(逐勝歸來雨未晴)為例:以憂為基調的作者形象與詞情指向
二、以樂為基調的作者形象及詮釋視域
第四節 結語:馮延巳其人其詞之文本闡釋限度的提出
第五章 馮延巳其人其詞之詮釋視域的三方參照對映
第一節 在作者意圖、讀者詮釋與文本闡釋限度之間:以讀者認知之作者形象為主的既定詮釋視域及相關問題
第二節 馮延巳其人其詞的相關詮釋問題:以〈鵲踏枝〉十四首為例
一、既定詮釋視域的籠罩:詞情倒喜為悲之辨
二、詞作詮釋意向應由單一趨向多元:隱含男女主人公的雙重意向性與敘事視角的轉換
三、比興之與否:知人論世的關鍵揀擇
第三節 馮延巳其人其詞之詮釋視域的釐析:以〈拋球樂〉(酒罷歌餘興未闌)之詮釋為例
一、〈拋球樂〉(酒罷歌餘興未闌)一詞之爭議與諸家詮釋析論
二、「興未闌」之「興」的兩種詮釋傾向及其意義
第四節 結語:對於詮釋視域的覺察與揀擇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在士大夫家國情志之外:馮延巳其人歷史形象與憂患意識之適用性的商榷
第二節 馮延巳其人與其詞之連結:詞中自我形象之有效肯認
第三節 亂世文士之小我心曲:晚唐五代詞作中的個人私我性和悲劇感
第四節 結語:馮延巳其人其詞之詮釋爭議所具有的批評意義
參考書目
謝誌